2022年2月20日星期日

媒體「十大操縱策略」

譯者:羅倫

譯自:The 10 Strategies of Media Manipulation

博士論文作者:Marina Kovačević.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Arts in Belgrade)

《媒體「十大操縱策略」》想法出處:阿夫拉姆·諾姆·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譯註1]


“The best slave is the one who thinks he is fre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最好的奴隸是自認為自由的人。」 - 歌德

本文

心理操縱(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可以定義為透過精神扭曲(mental distortion)和情感剝削(emotional exploitation)來施加不當影響,意圖以犧牲受害者為代價奪取權力、控制權、利益和特權。

區分健康的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1]和心理操縱是很重要的。健康的社會影響發生在多數人之間,並且是「取與捨」建設性關係的一部分。在心理操縱中,一個人被用來為另一個人謀福利。操縱者故意製造權力不平對,並利用受害者為他或她的意圖服務。


...這裡沒有真正的入侵者。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成為愛爾蘭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不能向對方展示任何東西,除了容忍、寬容和睦鄰之愛……


宣傳模型(propaganda model)是由愛德華·S·赫爾曼(Edward S. Herman)和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的政治經濟學概念模型,用於解釋宣傳和系統性偏見如何在大眾媒體中發揮作用。該模型試圖解釋人口是如何被操縱,以及由於這種宣傳,公眾對經濟、社會和政治政策的「同意」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該理論認為,新聞的結構方式(通過廣告、媒體所有權集中、政府採購等)會產生內在的利益衝突,從而起到宣傳非民主勢力的作用。

著名的批評家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是過去十年中知識異議分子典型的異聲之一。他編列了一份最常見和最有效的,利用隱藏的意圖,通過媒體建立對人口操縱的策略清單。

從歷史上看,媒體已被證明非常有效地塑造公眾輿論。由於媒體工具和宣傳,已經創造或摧毀了社會運動、合理化戰爭、緩和金融危機、創造意識形態潮流,甚至賦予媒體現象以集體心理(collective psyche)現實中的製造者稱謂。

但是,如何感測出他們最常見的策略,來理解我們就是參與其中的心理社會工具(psychosocial tools )呢?幸運的是,喬姆斯基負起綜合和揭露這些做法的任務,其中有些更明顯、更複雜,但不管什麼方法,顯然都同樣有效,從某種角度來看,確有辱人格。鼓勵愚蠢、增加內疚感、使人分心、或創造問題,然後神奇地解決它們,這些只是許多手段中的一部分。

心理操縱是一種社會影響方法,旨在通過不正當、欺騙甚至辱罵的策略,以改變他人的看法或行為。 

通常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提高操縱者的利益。這些方法可能是剝削、虐待、狡猾和欺騙性的。

有少數幾組心理捷徑(mental shortcuts)[譯註2]讓我們變得脆弱,它們的變化和組合不計其數。人們願意為他們而死——這不是玩笑。 他們會去打仗殺人,他們會服毒自殺,他們會選擇厭惡的職業。他們甚至製造車禍,卻沒有意識到正在重複昨天報紙上描述的場景。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花時間和金錢。此時是知識變成力量的時候,因為當我們知道什麼(狡計)可以用來對付我們時,我們就有了選擇。

偵測操縱者的方法之一是查看一個人(或政府)是否在不同人(或政府)面前和不同的情況下,以不同的面目行事。雖然人們都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分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譯註3]現象,但心理操縱者往往習慣性地活在極端之中。例如,對一個人(或政府)非常有禮貌寬容,對另一個人(或政府)卻完全粗魯——或者一時似完全無助,下一秒又咄咄逼人。當你定期在某人身上(或某政府)觀察到此類行為時,請與其保持安全距離。除非必要,避免與此人(或政府)接觸。如前所述,長期心理操縱的原因複雜而根深蒂固。改造或拯救他們不是你的責任。

1. 注意力分散策略

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的主要因素就是分散注意力的策略,亦即通過如排山倒海般持續散佈分散注意力和無關緊要信息的技術,將公眾的注意力從政治和經濟精英所決定的重要問題和變化上轉移至其它地方。分散注意力的策略對於防止公眾對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神經生物學和控制論(cybernetics)等領域的基本知識感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持續使公眾的注意力從真正的社會問題上轉移,而被無關緊要的事情所吸引。讓公眾不停地忙、忙、忙,沒有時間思考,好像回到農場和其它動物一起生活一樣的日子。——引自文章:〈沉默戰爭的無聲武器〉(Silent Weapons for Quiet War)。[譯註4]

2. 製造問題,然後提供解決方案[譯註5]

這種方法也稱為「問題—反應—解決方案」。它先製造一個問題,一種「情況」,以引起人們的一些反應,成為你願意接受結果的主要步驟。例如:激化城市暴力任其蔓延,或安排血腥襲擊,以使公眾願意為了訂立更安全、更緊縮的法律與政策(例如限槍)而犧牲自由。或者:製造一場經濟危機,以邪惡地限縮人們的權力和瓦解公共服務項目。

3. 循序漸進策略

經年累月循序漸進,如滴管滴定般一點一滴地施行,直至人們無法再接受為止。這就是他們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強加全新社會經濟條件(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譯註6])的方式:例如瘦身的政府、私有化、造成不穩定、限縮靈活性、大量裁員、減薪以及無法保證好的收入等等,如此多的變化,如果一次施行將引起人民革命。

4. 延期策略

另一種強迫人們接受不受歡迎決策的方式是預先將其宣傳為「痛苦且必要的」,以在未來實施時獲得公眾的接受。更容易接受的是即將到來的屠殺犧牲。首先,因為不會立即行動;然後,因為公眾(群眾),總是傾向於天真地期待「明天會更好」;或許可以避掉犧牲。這讓公眾有更多的時間來適應變革的想法,並在時機成熟時順從地接受。

5. 在大眾面前裝可愛

大多數面向公眾的廣告都利用演講、爭論、人物,尤其是常以似弱小兒童般的語調,對待觀眾也是如小孩或弱智般。愈是試圖欺騙觀眾,就愈傾向於採用幼稚的語氣。為什麼?如果一個人裝的好像年齡在 12 歲以下,那麼,由於暗示,反應的對象有一定概率傾向於像12 歲以下的小孩般,其答覆或反應往往缺乏批判意識。

6. 操縱情緒反應而不是反思

利用情感是一種經典的技巧,可以使理性分析和批判思維短路,最終導致個人無法清楚判斷基本常識。此外,使用情緒印記可以打開通往潛意識的大門,以植入或嫁接想法、慾望、恐懼和焦慮、成癮或誘導其它某些行為。

7. 使公眾保持無知和庸碌

使公眾無法理解用於精神控制和奴役的技術和方法。「給予下層社會的教育質量必須盡可能地貧乏與平庸,如此下層和上層統治階層之間可以築起無可逾越的鴻溝。」(引自文章:〈沉默戰爭的無聲武器〉(Silent Weapons for Quiet War)。

8. 鼓勵公眾安於庸俗

讓公眾相信愚蠢、粗俗和未受教育是時髦的。一個人可以通過表現得像一個粗俗的白痴或因張貼屁股或裸照而出名。

9. 強化自責和內心的抑鬱

灌輸以下想法:將失敗責任完全歸咎於自身的智力、能力不如人或努力不足等原因。如此,個人就不會反抗經濟體系,也不會想要深造或獲得更多知識,而是自動確認自己的無用和內疚,因此抑鬱寡歡。抑鬱症具有抑制任何外在行為的效果,對任何事件冷漠以待。沒有行動,無動於衷,就不會有革命!

10. 了解別的個體更甚於了解自己

在過去的 50 年裡,科學和知識加速進步,已經在公共知識與那些由權力統治精英所擁有和經營的知識系統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大的鴻溝。得益於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應用心理學等學問,該系統對人類的生理和心理動機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更加地完善了精神控制技術。系統對普通人的了解比普通人對自己的了解更深入。這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系統對個人施加了更大的控制和掠奪更多權力,因為系統擁有完善的知識來操縱他人,他們對個體的了解比整個社會人群對自己的了解還多。

原文註釋

  1. 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社會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 例如,醫生可以嘗試說服患者改變不健康的習慣。當它尊重受影響者接受或拒絕的權利,並且沒有過度強制時,社會影響通常被認為無害。根據事件背景和動機,社會影響可能構成不正當地操縱。參考:Wikipedia contributors. "Social influenc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1 Jan. 2022. Web. 10 Feb. 2022.

譯註

  1. 該想法出處可能是法國人西爾萬·提姆西特(Sylvain Timsit),於 2002 年首次以法文出版。原標題為法文〈操縱策略〉("Stratégies de manipulation"),文章仍在原網站上。將本文作者歸於阿夫拉姆·諾姆·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可能是錯誤的,參考此處。文中所述是西方媒體慣用手法,其實都是政府在背後操控。別的國家有樣學樣,如今蔚為風潮,已是公開秘密。

  2. 「經驗法則」(Heuristics)是人們用來應付存在於大部分決策中,複雜情況下的無意識程序。它們是幫助人們簡化和構建日常所遇信息的心理捷徑(mental shortcuts)。這些經驗法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非常有用,而在其他情況下,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系統性錯誤;與統計、概率和合理判斷等基本原則的重大偏離。人們傾向於對他們收到的初始信息給予不成比例的重視。參考:Gál, Peter, Miloš Mrva, and Matej Meško. "Heuristics, biases and traps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Acta Universitatis Agriculturae et Silviculturae Mendelianae Brunensis 61.7 (2013): 2117-2122.

  3. 社會分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根據生物、生理和社會文化因素(如性別、年齡或種族)對社會群體和個人進行區分,從而在社會中分配角色和地位。Dictionary.com, Feb. 10, 2022。

  4. 〈沉默戰爭的無聲武器〉(Silent Weapons for Quiet War):1986 年 7 月 7 日,波音飛機公司的一名員工在一次拍賣會中買到一台舊的 IBM 複印機來拆解有用的零件,無意間發現一分計劃書的細節,該計劃起於「冷戰」萌芽孵化時期,欲通過操縱工業、人們的消遣娛樂、教育和政治傾向等來控制群眾。它要求進行一場安靜無聲的革命,讓兄弟對抗兄弟以分化人民,並轉移公眾對真實情況的注意力。

  5. 問題–反應–解決方案(Problem, Reaction and Solution):非常多的歷史事件使用此策略。例如:根據很多獨立研究者得出的證據指出九ㄧ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達到幾重目的:轉移國內問題至其它目標:全民公敵——極端份子(恐怖份子)、入侵伊拉克推翻不喜歡的政權、掠取石油資源(目前伊拉克石油由西方控制)、扣上國家安全的大帽子,監聽通訊、出入境管制;蒐集個人指紋資料、調閱民間電信服務及設備(電話、交換機,植入竊聽晶片或軟體)等公司客戶通聯訊息、獲取社交媒體公司的資料庫等等。可以想成:所有指責別國如此做的先進國家,幾乎都是自己暗中幹過或正在進行這些舉動。關於九ㄧ一,有興趣的可參考這個網站,有令人歎為觀止的論述。另外,許多國家的外交政策由軍工集團掌控,這些集團大部分是盈利為目地的上市公司,欲賣軍火提升業績的最佳方式就是:破壞地緣政治的平衡,製造地區矛盾和提升緊張關係,如此就很容易達到販賣軍火目標。如果當地政府又收取鉅額交易佣金,生意會更好做。目前集中在火線上互相對抗的地緣政治諸國,某一方都有西方利益集團撐腰。以提供武器支援為由,實際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就是變相軍火販售。受害國被動為武器買單,推銷都免了,這些弱小國家都是此策略的最大受害者。軍工集團慣用的策略,也可以名正言順以國安受到威脅為由,非常容易取得全民共識,大舉編列本國的國防預算。軍工集團正式名稱為:軍事工業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MIC),也稱軍事工業國會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Congressional Complex,MICC),簡稱軍工複合體。此名詞最常被用於美國,由第34任美國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在1961年的總統告別演說中;警告人民要注意軍事與工業關係過於緊密首創,詳細請參考此處此網站問題–反應–解決方案策略的第一步:「製造問題」,亦可稱為偽旗(false flag)行動。也就是策劃一個事件(公民被殺、破壞人權、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毒氣等等),事後把責任歸咎給別人,然後派兵懲罰。西方先進國家用此策略已經非常嫻熟。

  6.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在國際用語上,新自由主義指的是一種政治與經濟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的機制,反對國家對國內經濟的干預以及對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在國外政策上,新自由主義支持利用經濟、外交壓力或是軍事介入等手段來擴展國際市場,達成自由貿易和國際性分工的目的。新自由主義支持透過國際組織與條約(如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銀行)對它國施加多邊的政治壓力。新自由主義支持私有化,反對由國家直接干預和生產(如凱因斯主義)。為增進公司效率,新自由主義反對最低工資、勞工集體談判權等政策。新自由主義反對社會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認為這會妨礙民主制度。

在美國,新自由主義一詞通常也與自由貿易和社會福利改革等立場相連結,但並沒反對凱因斯主義或環境保護主義。舉例而言,柯林頓總統時期的重要經濟學家布拉德福德·德隆便是知名的新自由主義者,但他也是凱因斯主義者,支持所得再分配,同時批評布希政府的執政。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和共和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保守黨常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

在中文譯名中,Neoliberalism 和 New Liberalism(亦即社會自由主義)都翻譯為「新自由主義」,儘管在美國或中文世界這兩個用詞都常混淆,然而兩者意識型態不同。neo-前綴有「復興」、「複製」意涵,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奠基在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部分(經濟自由主義)上發展起來的新理論體系;社會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通常是與社會民主主義等構成第三種道路的相關。

參考:Wikipedia contributors. 「新自由主義」,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Dec. 2021. Web. 22 Dec. 2021.